首页 >信息公开 >通知公告

泽库县电子商务扶贫方案

时间:2020-06-30 |浏览:25485

“电商扶贫”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订单农业”的方式,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点对点扶贫”着力打通脱贫户与城市消费者间的沟通壁垒,将脱贫户房前屋后的小园变成致富园,实现小园产物从田间到餐桌的直通、从农户到商家的直销,不断为电商扶贫、农产品上行不断注入新活力把县域的信息流、交易流、物流、商品流、资金量、商流培训、溯源、县域流串联起来,打造出一个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县域电商生态圈。与此同时,整合县域资源,打通县域壁垒,串联县域资源,实现统采统购、互采互购。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工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电商+贫困户+合作社”模式开展电商产业扶贫,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各类服务,支持农牧民发展生产,借助“电商+精准扶贫”的契机,在产品质量检测及溯源等方向上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做深做精农特产品加工业,将其包装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推动产业升级,延展产品附加值,按需帮扶以实现精准扶贫。

1主要措施

1.1 建立行政推进体系

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电商扶贫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协调指导、工作推进、检查考核等。形成政府、协会、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

1.2 建立网店服务体系

完善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乡(镇)电商服务中心的功能及配套设施,为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客服、代运营等专业服务,健全上下游服务链。优化村级电商服务站的服务功能,依托村级电商服务站开展网货开发指导、信息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一站带多户”“一站带一村”模式。依托电商产业园、创业孵化园,为退出村电商提供创业孵化服务。

1.3 建立网货供应监管体系

确定特色产业、主打产品,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的要求,加工适合网络销售的优质产品。扶持电商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脱贫户从事网货生产加工,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认证一批网货供应定点企业、定点合作社,为网店提供充足丰富的货源。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农特产品生产加工标准,指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按标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从源头保证网货供应质量;抓好流通环节质量监管,建立网销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流通环节进行监测,杜绝质量隐患。

1.4 建立人才培训体系

     制定培训规划、方案,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培训学校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继续开展电商扶贫带头人计划,为每个贫困村培训1—2名电商带头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培训,建设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实现电商扶贫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事业成功人士,组织村民和建档立卡脱贫户进行专项讲座和经验推介,使之掌握脱贫致富的基本技能。正面引导,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启迪和引导农民根据社会需求调优生产结构,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使之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分类别开展“联合”、“订单”“定向”培训。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产业专家库,帮助农户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1.5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把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工作体系,与其他扶贫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建立电商扶贫统计通报制度,重点考核网店数、销售量、交易额及带动退出村、脱贫户外销农特产品,以及帮助建档立卡脱贫户增收的情况。

1.6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探索对建档立卡脱贫户技术帮扶的新模式,依托传统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借助社会性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技术帮扶。

2重点工作

2.1加大物流快递支撑

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发展物流快递服务业。通过对物流快递企业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物流快递企业在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有条件的贫困村优先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加快壮大网店规模。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多形式、多方法扩大网店经营规模。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方,帮助脱贫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通过与电商龙头企业、电商协会、专业合作社开展脱贫户网店“一对一”对接,帮助脱贫户提高网店运营效益。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退出村,鼓励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和退出村在校大学生以及致富能人,在县电商服务中心、乡镇电商服务中心开设扶贫网店,代销农特产品。

2.2加大网络品牌培育

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支持农产品“绿色”、“有机”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加强贫困村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建立电商扶贫农特产品目录库对全县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统计,确定主导品牌,编制县特色主导产品目录。鼓励支持乡镇培育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龙头企业,进行认证挂牌管理和扶持。

2.3金融服务支撑

积极争取将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脱贫户和带动脱贫户生产销售网货产品、带动效果明显(以销售建档立卡贫困户产品为主)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政府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鼓励商业银行在村设立金融服务代办点,改善农村网店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条件。

2.4加强标准化建设

支持建设牦牛肉、藏羊、蕨麻、黄蘑菇等本地特产标准化生产加工包装中心,对村、户提供与网货化、标准化产品加工与生产的企业及个人给予奖励,并对这些产品进行SC认证,然后与当地产业园合作进行生产推广。积极动员和组织“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销推介活动,不断加大产品促销力度,促进企业宣传与推介,引导企业“走出去”,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信息网络对“三品一标”、SC认证相关知识、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等进行广泛宣传,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广大农业工作者和农产品生产企业对认证的认知度。

3建设方案

“社群口碑传播+媒体传播+活动传播”为核心进行宣传推广.根据目标消费人群的媒体接受习惯,多层次、多渠道传播泽库牦牛肉、藏羊、人参果、黄蘑菇等本地特色产品的品牌核心价值,构建品牌资产。

3.1社群口碑传播

通过开展众筹、预售、私人定制及组建驴友会组织等方式,吸纳具有共同需求与价值观的人群加入不同社群平台,并通过定期开展社群活动与热点话题沟通等方式进行社群管理,从而利用社群与目标用户建立强关系,同时不断吸引壮大用户数量共同参与,以实现口碑传播效应。

3.2媒体传播

线下媒体:线下实体店,统一店内布局与店招形象;墙体广告,即在农村发布墙体广告,既经济,又实效。线上媒体:软文传播,在纸媒体或网络社区论坛等;自媒体传播,如公众号、朋友圈、英领、论坛等平台推送。

3.3活动传播

通过造势与借势两种手段,创造能够令社会大众关注的,并且具有新闻传播价值的热点事件,进行活动传播的一种方式。

3.4公益直播+电商扶贫

尝试开展以“公益直播+电商扶贫”为主题的原产地直播。通过淘宝、苏宁、京东、一直播等平合的同步直播及购买渠道百分百还原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通过农电商直播营销、面对面交流,打通农产品需求交易的上下游,整合乡村农产品资源,直接嫁接到社会爱心人士以及农村土特产品需求者。

3.5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产品代销,党员干部爱心扶贫

通过建立完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产品代销渠道,解决脱贫户农产品生产的后顾之忧,带动生产积极性。再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帮扶机制,借助县域电商平台建立的农特产品扶贫专区,引导县域爱心扶贫,促进贫户农产品生产、流通良性循环。




泽库县产业发展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