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库县组织石刻传承人赴青海民族大学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日石刻传承人群培训班
由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和青海民族大学联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日石刻传承人群培训班”10月16日在青海民族大学开班,我县60名传承人参加培训。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副厅长吕霞、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尕宝英、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非遗处处长邓福林、青海民族大学培训中心主任姚锦江同志和县文体广电局出席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姚锦江同志支持。
本次培训班为“藏族美术(石刻部分)、中外石刻艺术、美术基本功、和日石刻及其传承、雕刻创新与实践、石刻的研发”方向,将通过案例教学、参观考察、专家讲座、主题展览、实际操作等方式,强化三个理念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提升理念,让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让传统工艺走进牧民生活的传承理念和“教学相长”的互动理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是推动我国非遗保护事业迈向新台阶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省非遗保护的一次全新探索,是州委、州政府在夯实非遗保护的有力措施。本次培训班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培训目标明晰。本次培训将采取全封闭的方式,10月16日—10月31日在青海民族大学集中学习,11月1日—11月9日赴福州师范大学参观学习,11月10日—11月15日返程,开展石刻创新设计和实践的课程。
培训方向务实。我县现有国家级非遗传人1人,省级非遗传人2人,州级非遗传人8人,县级非遗传承人25人。队伍的不断壮大,伴随着现代石刻基础知识缺失,本次培训帮助传承人完善基础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
培训师资优势互补。本次培训班师资本着“校内外互补,理论实践结合,优势叠加”的原则,邀请16位授课老师,着眼于石刻技艺类项目传承发展的各个方面,完善传统知识结构,在课程设置和培训方式上,着力弥补学员文化素养、美术基础、设计意识以及现代石刻艺术品市场情况了解等方面的不足。
培训方式针对性强。本次培训班指导教师教学方式针对性强,形式多样。以集中授课与小组研讨相结合,名家讲座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作品导向与成果检验相结合,并将以学员作品呈现的方式,在结业时展示培训成果。
本次培训班的举办,得到了非遗传承人群的好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其技艺,增进全社会对传承人生活状况和技艺的了解,提高传承人的声望和地位,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共同促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