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泽库要闻

泽库县以现代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 推动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2-10-21 |浏览:17783

近年来,泽库县围绕牦牛藏羊主导产业发展,以发展生态牧业为主线、园区建设为平台、半舍饲高效养殖为抓手、合作社经营为支点、产业扶持为支撑,不断加大项目扶持力度,持续扩大招商引资,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大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努力培育特色品牌产业,打通农企利益联结关键环节,推动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集约经营,积极探索草地经济发展模式泽库县改变以往一家一户分散、传统的养殖模式,对拉格日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施股份制改造,带动全村181户牧户,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民的转变。目前,通过牲畜和草地折价入股,全村牧户入社率达到98.9%,牲畜及草场入股率分别为98.8%95.9%。合作社下设天然草场放牧组、良种牦牛繁育组、本地藏羊高效养殖组、商业经营组4个小组,实行统一轮牧、统一配种、统一养殖、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分群养殖的五统一分经营管理方式。积极推广良种繁育、科学高效养殖,通过划区轮牧、分群饲养、种草养畜等举措,改变过去牲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实现一年四季有序出栏,提高经济收益,有效解决牧民惜杀禁售的难题。同时,通过发展草地生态有机畜牧业,有效化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将剩余劳动力从传统牧业生产中摆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多渠道就业、多元化增收目前全村389名有劳动能力的牧民全部实现稳定就业,2021年,合作社总收入1203万元,实现分红573.5万元,户均分红31168.47元,年底人均总收入达到1.54万元。

全面推广,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共赢发展。通过拉格日引领,全县64个行政村全部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已达206家,建成泽库生态畜牧业牦牛、藏羊标准化高效养殖基地42个,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村19个,入社人口5.7万人,入社率达85.6%重点打造国家级示范生态畜牧业合作社1家、全国一村一品村2个、省级重点扶贫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2家、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社21标准化高效牦牛藏羊养殖基地42牦牛良种繁育场1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舍饲棚圈、防疫设施、饲草料加工设备、饲草料储存库及饲喂设备、饲草种植(收获、加工)机械、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农牧业生产水平。2017年至2021年,全县42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累计现金分红9635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5443元增加到2021年的9716.2元,年均增13%同时,通过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等举措,有效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全县天然草场平均植被覆盖度从2015年的50.72%提升到目前的87.62%,天然草原可食牧草平均产量从2015年的202.87公斤/亩提升到354.8公斤/亩,合理载畜量由2015年的41.8万只羊单位提升到71.58万只羊单位。

夯实基础,构建现代有机饲草产业体系。泽库县可利用草场973.3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8.81%,人均占有草场125亩,畜均草场18.44亩。泽库县928万亩基地获得全国有机农业(牦牛、藏羊)示范基地,8.59万亩饲草基地获得性国家有机认证,青海最大有机饲草基地。通过实施草原奖补政策,推进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加快了县域西部地区有机饲草种植基地建设,累计种植抗灾保畜饲草料7.2万亩,建成县级饲草料储备库1个,乡镇饲草料储备库2个,建成大型贮草棚1.6万平方米,青贮窖1.08万立方米,县级财政每年落实100万元以上支持抗灾保畜,确保了抗灾保畜工作能力。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泽库县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质量和效益,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成果,促进饲草产业健康发展,高标准编制了《泽库县现代饲草产业发展规划》,顺利通过省级专家评审,为牦牛藏羊产业提供了优质、绿色饲草料,提高了牛羊生产的草畜配套能力。

突出高效,科技创新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实施产学研协作模式,与省牧科院、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省畜牧总站等3个单位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及标准推广应用等合作,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种植推广玉米、黑青稞、油菜和优良牧草等种植技术,引进青贮玉米铁研53品种实用成果1项,19家合作社推广牦牛一年一胎、藏羊两年三胎高效养殖技术。建立了1个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养殖管理系统平台和37个合作社信息采集点,牦牛和藏羊生产经营主体和产品的可追溯比例达83.7%,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了10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5.4%,粪污综合处理率87%。全县能繁母畜比例由2014年的51.35%提升到了2021年的70.85%,良种畜比例由2014年的27.61%提升到了2021年的75.85%2021年底存栏牦牛、藏羊为主的各类牲畜54.9万头(只),出栏19.2万头(只),出栏率35%牛羊标准化高效养殖比重达65.6%以上

注重人才,农牧科技队伍建设不断壮大。结合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组织村两委、合作社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赴省内外农牧区考察学习积极开展了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培育农牧民等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为载体,从 2016年~2021年,全县培育高效养殖、农机操作、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组建和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生产经营型800人,生态畜牧业技术员829人,专业技能型50人,社会化服务100人,农机操作员50人。依托公益岗位,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340个,草原生态管护员2682名,领办大学生29名,认定符合标准的新型职业农牧民250人。同时,每年组织科技特派员,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为广大牧民群众提供高效养殖、农作物种植,农机操作和合作社组建等方面的优质服务,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质量优先,绿色有机品牌效益逐渐显现以青海省互联网+”高原特色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为建设基础,加快推进53.85万头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建设,牦牛藏羊屠宰加工与销售获得全链有机认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完成泽库牦牛、藏羊、蕨麻、黄蘑菇、拉格日等商标注册和有机饲草料基地认证,认定绿色农畜产品23个、有机农畜产品34个、地理标志产品5个,新创建泽库牦牛酥油、牦牛奶酪、泽库牛羊肉等绿色产品28。雅稞牦牛乳业即将投产运营,蓝梦戈尔黑青稞精酿啤酒、青藏牧歌皮艺加工项目成功入驻园区投产运营,有机畜产品加工区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开发模式202111月泽库羊入选国家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品种,丰富了泽库畜禽遗传资源基础,打出了泽库羊特有的名片效应,对开发利用泽库羊产品、扩大消费市场和增加农牧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规模经营,探索推进园区产业融合发展。泽库县先后建成县级生态畜牧业产业园、州级有机畜牧业产业园、省级精准扶贫产业园,产业融合机制初步建立,推动了畜牧业由原材料销售向精深加工转变。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行政府引领+园区为核心+合作社为载体+入驻企业为突破口+带动牧户运作模式,以做大做强泽库牦牛主导产业为突破口,202012月成功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系全国第一个以牦牛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28.29万亩,涉及两镇三乡28个村及巴滩牧场,人口837735860人,其中贫困户22698653人,产业特色鲜明、生产要素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逐步形成。产业园创建规划总投资31100万元,截止目前,实际到位资金15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实际到位1000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实际到位5000万元。

龙头引领,产业化企业示范带动显著。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不断拓宽企业加工领域、延伸产业链,培育引进西北宏、叶堂、雅稞、瑞泽海乐丰泽晟生态牧业等一批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研发牛羊肉产品、乳制品等产品40多种,并正式投入生产,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形成了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链条。引进加工型企业6家,服务型企业2家,小微企业16共计入驻企业24家,已投产16。开发以牦牛、藏羊、黄菇、蕨麻、黑青稞、油菜籽等国家农产品地标产品为主开发的有机产品23个,石刻、藏式服装、羊皮袄、药枕、牦牛地毯等多种手工艺文化旅游产品50余个。在西藏、甘肃、江苏和西宁、黄南等地总计开设畜产品直销店28家,直销窗口83家,初步实现了产加销联合、产业化经营。2017年起,青海西北弘有机资源开发公司公司与全县18个合作社通过探索相互入股的方式,保障企业加工原材料供应的同时,合作社牧户也更好地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企业与合作社互相入股也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提高产品竞争力。



主办:泽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总监:田国军

审核:鲍德乾

责编:桑德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