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泽库要闻

黄南泽库紧抓“四注重四结合” 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质效

时间:2023-05-18 |浏览:14113

泽库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引领,着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布局,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坚持以“四注重、四结合”推动民族工作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质效。

紧抓“四注重”,下好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先手棋

注重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创新实施“五化”提升、“五好”争创行动,力争3年时间,逐年打造一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以点带面、连片成带,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1246”工程,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聚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强大动能。

注重民族团结示范点的培育打造。按照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确定了3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组织全县各级单位观摩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县形成了“学、帮、赶、超”的良好创建氛围。同时,组织召开全县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注重领袖思想宣传引领。坚持每周举办领袖思想学习班,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强素质·做表率”领袖思想学习课程,通过集中学习、以讲促学、“分享心得+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度,切实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敏锐把握政策、熟练掌握政策、有效落实政策的能力。同时,定期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结合工作实际对落实民族政策法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监督落实。

注重民族团结创建责任落实。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严格实行县级领导分片包抓责任制,把所有创建单位和示范点按照区域划分成若干块,由县级分管领导和县创建办工作人员组建15个专项工作组进行具体的联系指导督查,进一步细化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

紧抓“四结合”,打好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组合拳

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编制完成《泽库县“十四五”牦牛产业发展规划》《泽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0)》。投入资金3300万元,加快推进“三个千头”牦牛、“四个千只”藏羊基地和“一个万亩”饲草基地建设。持续提升推广“拉格日”模式,全面启动乡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资源整合,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不断扩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能力。成功入选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将连续四年获得4000万元中央资金补助。编制完成《泽库县牧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专项规划》,规划占地总面积约45万亩,规划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计划总投资540亿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创建工作与弘扬民俗文化相结合。以全县草原盛会暨游牧民俗文化旅游节为载体,每年举办“五谷丰登辞旧岁乡村振兴万年春”非遗网络春晚、藏族谚语演说邀请赛等各类大型民俗文化活动10余场,全县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建设已实现全覆盖,重点项目黄河国家公园泽库县综合性非遗展馆已接近收尾,旅游发展软硬实力增强。2022年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编制《泽库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荐申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国家AA级旅游景区3处,3项非遗项目进入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力荐1名传承人申报国家级传承人,优秀文化保护力度持续强。

创建工作与发展民族经济相结合。始终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持续生态畜牧业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泽库县和日镇吉龙村成功上榜全国第十二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公示名单,结合泽库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主要任务,已配套建设完成36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基地,扩大畜产品销售渠道,极大改善全县农牧业生产条件,牧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创建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成功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县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草地生态畜牧业实现转型升级,生态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编制《泽库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统筹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主办:泽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总监制:鲍德乾

监制/审核:刚坚叶拉

责编:更藏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