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德 尼玛才仁9月24日在《青海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
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
王吉德 尼玛才仁
自2022年7月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入选全省首批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以来,泽库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聚焦“农畜产品”,锚定“绿色有机”,持续加大种质资源保护,积极唱响高原特色品牌,建立健全绿色有机农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努力探索生态持续改善、产业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泽库样板”。
一、守护生态底色,全力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向生态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打牢生态发展基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高质量编制《泽库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年)》,着力构建以麦秀国家森林公园、泽曲国家湿地公园等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创新建立县、乡、村、社林草长+生态管护员+牧户的“六级联户”管护模式,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近三年投入资金4.5亿元完成人工种草、黑土滩治理、有害生物防控等生态修复面积约28.6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71.2%。全面提升森林、草原、湿地、河湖等区域生态功能和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草原生态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扎实推进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发放草原奖励资金3.6亿元,涉及牧户1.37万户。实现饲草种植现代化。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高质量编制完成《泽库县现代饲草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青南有机饲草集散交易中心,积极打造饲草飞地和牧场飞地,建成万亩饲草种植基地5个,约60.9万公顷天然草场实现有机再认证,可食牧草平均产量达262.96公斤/亩,总载畜量达142.88万只羊单位。2023年优质燕麦种植面积0.27万公顷,草产量3.24万吨(青干草),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5%,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保值、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立足资源特色,全力推动畜牧业生产能力向一体化全链条转型升级。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以牦牛为主导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领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建设,实行“政府引领+园区为核心+合作社为载体+入驻企业为突破口+带动牧户”运作模式,着力构建“一委两园六大功能区29个基地”,初步奠定了种养规范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健全畜禽良种推广体系。以西部园区引领六个千头泽库牦牛、五个千只泽库羊基地和合作社,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联户经营和家庭牧场,优化泽库牦牛、泽库羊牲畜结构,大力发展曲玛日斑羊产业,强化良种保护,建成一批“繁育推一体化”优质种质资源基地,完善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能力不断扩大。近三年,累计建成泽库牦牛、泽库羊标准化高效养殖基地44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69家、家庭牧场26家,省级重点扶贫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3家、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社21家,全县畜用暖棚面积达49.2万平方米,饲养规模比重达到36.5%,逐步实现了舍饲棚圈、防疫设施、饲草料加工设备等设施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极大提升了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推进畜牧良种繁育。全面启动“泽库牦牛、泽库羊”保护三年行动,建成泽库牦牛种畜场1个、泽库羊保种基地1个、繁育基地23个,2023年末良种畜比例80%,能繁母畜比例55%,全县高效养殖技术覆盖率达到21%。2023年末,存栏泽库牦牛、泽库羊为主的各类牲畜67.94万头(只),出栏23.9万头(只),全县畜产品加工转化率68%,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3亿元。
三、增添品牌亮色,全力推动畜牧业输出路径向规模化特色化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公用品牌。全面整合现有企业品牌和绿色有机认证产品品牌资源,全力打造推介“泽优牧品”区域公用品牌,设立“泽优牧品”直营店26家,做大做强做响泽库牦牛、泽库羊“金字”招牌。瞄准高端市场研发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定绿色农畜产品23个、有机农畜产品24个、地理标志产品5个,牦牛藏羊有机产品认证53.23万头(只)。深化有机畜产品外宣推介。高规格举办首届“泽库草原冬肉节”“泽优牧品”走进西宁专场推介会,天津、江苏推介会暨“泽优牧品”主题市集活动,对江苏海门7家企业发放“泽优牧品”品牌经营特许授权牌,打响了泽库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金名片”。依托对口援青帮扶、东西部协作机制和中石化全国易捷销售平台,建立订单生产、冷链配送、定点销售渠道,以“订单式”输出实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优质优价”,订单销售总计达2760.5万元。加快特色产业主体培育。全县64个村全部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培育国家级合作社1家、全国一村一品村3个、省级示范社21个,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村19个。扎实推进“一乡一业”产业联合体发展新模式,西卜沙乡以牦牛产业优势组建全省首家乡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近三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累计分红3009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农牧民持续增收。
四、夯实发展成色,推动畜牧业品质效益向集约化数智化转型升级。强化人才支撑引领。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个,引进“三区”人才20名,全面推行“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企业+农牧户”科技服务新模式。积极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培训,培育各类农牧专业人才2500余人,新型职业农牧民550人。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与省牧科院、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总站等3个单位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及标准推广应用等领域合作,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开展高寒燕麦高产栽培,种植推广玉米、黑青稞、油菜和优良牧草等种植技术,19家合作社推广泽库牦牛“一年一胎”、泽库羊“两年三胎”和“7+5”高效养殖技术。建立全程可追溯体系。高水平建设1个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养殖管理系统平台和37个合作社信息采集点,牦牛和藏羊生产经营主体和产品的可追溯比例达83.7%,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金融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2000万元融资担保基金、300万元园区产业发展基金和1500万元农贷基金,近三年累计为624个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种养大户提供牦牛产业发展担保金额8724.9万元,贴息213.4万元。
(作者分别为黄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泽库县委书记,泽库县委副书记、县长)
监制:鲍德乾
审核:李波
责编:格日多杰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