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泽库要闻

【致敬劳动者】“放牧不再是唯一出路”

时间:2025-05-07 |浏览:289

放牧不再是唯一出路” 

     —— 记全国劳动模范完玛卡着

 

在青海泽库县宁秀镇智格日村,黝黑的脸庞上总挂着憨厚笑容的藏族妇女完玛卡着,用半生光阴书写着牧区转型的传奇。作为青海省23名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对象之一,这位不会说汉语的牧民大姐,用藏语讲述的奋斗故事,成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困局中的坚守与觉醒

1966年出生的完玛卡着,曾是传统放牧浪潮中平凡的一员。每日天未全亮,她便驱赶牛羊走向熟悉的草原,周而复始的生活里,草原的辽阔与牧歌的浪漫下,藏着“靠天吃饭”的无奈——“那时候啊,最怕刮风下雪。”她用藏语缓缓说道,身旁的儿子翻译着,“一场大雪,就会造成很大损失,大雪会压塌畜棚伤了一群牛羊。”传统放牧的脆弱性深深刺痛了她;即使没有天灾,400 多亩草场承载着过度放牧的压力,牧草越来越稀疏,牛羊越养越瘦,年收入始终在5万元左右徘徊,除去饲料成本,所剩无几。

2019年,智格日村实施聚居半舍饲项目,生态搬迁的政策如春风吹进草原。作为共产党员,完玛卡着第一个响应政府号召,带头开展减畜休牧:“草场没了,牛羊能好吗?得听党的话。”她将自家牛羊数量从300余只减至150只,把400亩草场划分为四季轮牧区。两年后,草场植被明显恢复,2022年冬季育肥50只绵羊,净利润达6万元,牧民们这才信服:“‘阿吉’看得远啊!”

2.jpg

从放牧到“三产融合”的跨越

省农科所技术员来村传授蔬菜种植技术时,完玛卡着像学生般认真学习。没有文化,她就纸上画符号记录:辣子画圈、茄子画弯。2022年,她在自家暖棚和露天土地试种辣子、茄子、黄瓜,除自家食用外,出售蔬菜收入达8600元。“自己种的菜,亲戚朋友们都喜欢,比大棚菜还受欢迎。”她用藏语笑着说,粗糙的手掌比划着喜悦。

作为村里产业发展带头人,完玛卡着牵头创办企业,构建起“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模式。其子羊忠尖参协助管理企业运营,推动产品标准化建设:“过去靠放牧,收入有限;母亲创办企业后,我对接部门完成资质认证,想让乡亲们的产品更有公信力。”2024 年,完玛卡着出售良种牦牛30 头,全年收入达23万余元,其中牛羊育肥、蔬菜种植、虫草采挖等多元收入占比超60%,彻底摆脱“靠天放牧”的传统模式。


藏语夜校里的共富密码

“富了不忘乡亲,是我做人的原则。”完玛卡着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白天在暖棚劳作,夜晚便组织全村妇女学习:用藏语宣传党的政策,分享蔬菜种植技术和良种牦牛培育经验。对于有发展意愿的脱贫户,她毫不保留地给予技术指导和物资帮助。

乡亲们看到蔬菜种植和良种牦牛培育繁殖带来的甜头,在她和其他人的带领影响下,全村牧户的观念逐步转变,聚居区的群众基本上都掌握了蔬菜种植和良种牦牛培育繁殖技术,全部都利用暖棚种植了蔬菜及良种牦牛培育繁殖,从而增加了群众收入,并带动了周边地区蔬菜种植业和良种牦牛培育繁殖产业发展。

村副书记多杰羊忠评价:“她是全村公认的榜样,用‘笨办法’带出了一帮‘会算账的人’。”

4.jpg

劳模精神的升华与传承

多年来,完玛卡着先后荣获省妇女“双学双比”竞赛女能手、三江源生态保护致富带头人、劳动模范等荣誉。2025年,她作为青海省23名全国劳动模范之一赴北京参会,载誉归来后更感责任在肩:“我虽听不懂汉语,可这庄重又热烈的气氛,让我浑身热血沸腾。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这几个字时,我心里猛地一颤,十分激动。能参加这次表彰大会,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接过奖章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往后的责任更重了!我要把这份荣誉变成动力,带着大伙往更好的方向奔,不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精神的传承早已在家庭中生根发芽。2024年5月,完玛卡着的儿子主动申请退出低保资格,将保障名额给更需要的家庭。在家庭收入逐步改善后,他深知还有更多群众亟待帮扶,毅然作出这一决定。这份超越个人利益的格局,既是对母亲“富不忘本”信念的延续,也彰显出新时代牧民心怀大爱的精神境界。母子二人用不同的方式,共同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的深刻内涵。

写在草原上的时代答卷

皮肤黝黑、笑容憨厚、不会汉语却充满信心——这是完玛卡着给人的第一印象。她用藏语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透着牧区群众的朴实智慧:减畜休牧是为了“草场永续”,学习种菜是为了“土里生金”,带动乡亲是为了“共同富裕”。从省级劳模到全国劳模,变的是荣誉层级,不变的是“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笃定,是“富不忘本”的党员初心使命。

在泽库县,完玛卡着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希望之路。她用双手在草原上书写的,不仅是个人的脱贫致富史,更是千万牧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单一放牧”走向“多元发展”的时代答卷。当她再次驱赶牛羊走向轮牧区时,身后的暖棚里,新一季的蔬菜苗正在茁壮成长——那是比格桑花更美的希望,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上,绽放出最朴实的劳模之光。



监制:鲍德乾

责编:格日多杰

来源:黄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