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泽库要闻

泽库县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 全力打造全省农牧区环境整治示范县

时间:2019-05-22 |浏览:1244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五四战略 奋力推进 “一优两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泽库县将着重抓好七个方面,通过3年努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全县乡村基本实现环境整洁、住用安全的美丽宜居之地,全力打造全省农牧区环境整治示范县,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要抓目标任务全面加强全县64个行政村路、水、电、讯、房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高天圣境、生态泽库品牌建设为抓手,远近结合、监管并重,狠抓县乡村三级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县城、乡镇、村社、牧民草场上的生活存量垃圾、白色垃圾进行集中整治,全面整治街面五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杂物乱堆、摊点乱设、牛羊乱窜),加大对牧民群众牲畜交易行为管理,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门前三包监管力度,全面整治县城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县厕所数量充足、分布合理、功能实用、管理有效、环保卫生、如厕文明的目标,户用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公共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争取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以上,村庄道路硬化率达到88%以上,农村供水水质基本达标,移动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全面消除农村四类人员D级危房,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到85%以上,管护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二要抓规划引领。把统一规划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前提,切实把好规划实施的事前审核关、事中监督关、事后核实关,保证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农村实际。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把文化旅游融合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着力方向,保护挖掘藏族民俗文化,注重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强化藏式建筑文化、自然景观、村落现状的深度融合,使规划充分体现生态文明新村的特质要求。根据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依据,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衔接,实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严守生态红线,科学合理布局,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村村开花。各乡镇社区要引导村居提高规划执行力,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规划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变,确需修编的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审批。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散,实现行政村规划管理基本覆盖。
  三要抓垃圾治理。对搬迁至县城所在地的22个村的垃圾采取户集、村收、县转运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搬迁至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33个村采取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处理的集中治理模式,对极少数分散户,采取户集、村收、村处理的村庄分散治理模式进行处理。力争在2018-2020年建成宁秀乡、多禾茂乡、王家乡垃圾填埋场。基本完成农牧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提高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开展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集中力量,全面整治村庄环境,开展三清、五改、治六乱行动(三清:清垃圾、淤泥和路障;五改:改造水、路、厨、厕、圈;治六乱:治理柴草乱垛、棚圈乱搭、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畜禽乱跑),及时整理农家庭院、房前屋后、墙根角落的家什杂物,整齐堆放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物品,达到庭院内外整洁有序,彻底解决垃圾围村和村内脏乱差问题。到2020年,完成10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和1处水面漂浮垃圾的整治,实现泽库县全域无垃圾的目标。

四要抓基础设施。结合高原美丽乡村、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补齐村庄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村道硬化,做好道路及桥梁修复工作,确保行车安全,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提升农牧区建筑风貌,推进村庄绿化,完善亮化设施,实现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达到50%;村道硬化率达88%;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全面开展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对阿赛公路、泽同公路、措达公路、西久公路、泽王公路道路沿线两侧的私搭乱建闲置房和危旧房屋进行拆除,彻底改善交通沿线道路两侧的环境面貌。深入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着力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镇品位。全面实施项目村庄亮化工程,积极推进其他村庄村庄亮化工程。实现全县村庄基本亮化任务。积极打造四好农村路,基本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排查断头路、桥梁等破损设施,做好道路及桥梁修复工作。建设完成和日水库项目,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加强水质监测力度,保障牧户群众及牲畜的饮水安全,做到供水、饮水入户全覆盖,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步伐,确保户户通电,切实改善电压质量,降低农村地区线路损耗,实现全境稳定充足的供电。

五要抓好厕所革命。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举、卫生适用、方便群众、有利排运的原则,加强农牧区广场、乡村集市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等人员密集活动场所公共厕所建设。完成新建公厕61座,交通厕所2座,旅游景区公共厕所13座,公共服务机构10座,寺院厕所26座。2018年完成户用厕所1500座,2020年计划实施农牧民户厕4483座目标任务。

六要抓生态环境。继续实施好以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有害生物防治、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江源生态与保护建设二期工程。加大林业管护员、草场管护员公益性岗位开发,建立健全工作业绩考评机制。加强耕地保护,推进2018年巴滩牧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争取泽曲河、隆务河、麦秀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和泽曲河上游湿地生态修复及保护项目,开展重点流域、水域生态综合整治。强化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宣传,继续推广草补70%+绩效30%”创新做法。积极做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监测。严格落实减排措施,推广太阳能环保供热项目,鼓励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取暖,对全县所有锅炉开展低碳燃烧、高效脱硫除尘改造。有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七要抓乡风文明。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村社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完善的村务活动室、卫生室、警务室、农家书屋、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场所,形成多样、便民、共享的乡村特色文化服务新体系。着力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培养健康卫生行为,提高文明素质。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和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培养乡土文化人才,挖掘民间优秀文化,引导民间藏戏等文艺团体编排弘扬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的节目,让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占领农村阵地,逐步形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守信、知书达理、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平安稳定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