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农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有效推进泽库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工作
泽库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地”建设重要指示要求,高质量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辐射县,推进农牧区增绿、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持续巩固提升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辐射县创建成果。
一是集约经营,积极探索草地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推动村级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融合发展,以“企业+联合社+合作社+牧户”形式,推进“一乡一业”产业联合体发展新模式,积极打造多禾茂乡、巴滩管委会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增强集体经济联合体。目前,县级示范社17个、州级示范社4个、省级示范社3个、国家级示范社1个,推荐申报州级示范社10个。2021年至2022年,全县42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累计现金分红9635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21年的5443元增加到2022年的9716.2元,年均增长13%
二是全面推广,促进生态畜牧产业发展壮大。通过“拉格日模式”引领,全县64个行政村全部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已达206家。培育国家级示范生态畜牧业合作社1家、全国一村一品村3个,打造西卜沙乡、巴滩管委会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探索形成了“一乡一业”产业联合体发展新模式。投入资金3300万元打造“三个千头”牦牛基地、“四个千只”藏羊基地和“一个万亩”饲草基地,全面启动乡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资源整合,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不断扩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能力。目前,全县42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舍饲棚圈、防疫设施、饲草料加工设备、饲草料储存库及饲喂设备、饲草种植(收获、加工)机械、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农牧业生产水平。
三是突出高效,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设置泽库独有的“A+B+C+N”的股份构成,实行村财县管,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监管有力的新型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采取引进人才方式,通过科技三区人才项目聘用省级高效养殖、农技及动防顾问,在19家合作社推广牦牛“一年一胎”、藏羊“两年三胎”高效养殖技术。牦牛和藏羊生产经营主体和产品的可追溯比例达83.7%,粪污综合处理率87%。全县能繁母畜比例由2011年的71%提升到了2022年的78%,良种畜比例由2011年的72%提升到了2022年的75%。全面普及动物防疫相关知识,全县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全县牲畜结构得到优化,牲畜品种得到提升,牲畜健康得到保障。持续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四是质量优先,绿色有机品牌效益逐渐显现。以青海省“互联网+”高原特色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为建设基础,加快推进53.85万头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1个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养殖管理系统平台和37个合作社信息采集点,牦牛藏羊屠宰加工与销售获得全链有机认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完成泽库牦牛、藏羊、黑青稞、黄蘑菇、蕨麻等地标产品商标注册和有机饲草料基地认证,认定绿色农畜产品23个、有机农畜产品34个、地理标志产品5个,新开发泽库牦牛酥油、牦牛奶酪、泽库牛羊肉等绿色产品28个。实施区域公用品牌振兴战略,大力开展优质优价特色品牌推介,在西藏、甘肃、江苏和西宁等地开设畜产品直销店28家,直销窗口83家。第二家“泽优牧品”直销店在西宁开业,持续提升优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能力。
五是注重人才,农牧科技队伍建设不断壮大。结合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组织村两委、合作社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赴省内外农牧区考察学习积极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培育农牧民等培训。从2021年至2022年,全县举办以村集体经济管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运行管理、牛羊高效养殖、牛羊疫病防治、农作物种植、畜产品加工等培训班10期,培育人数500人。依托公益岗位,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340个,草原生态管护员2682名,领办大学生20名,认定符合标准的新型职业农牧民250人。同时,每年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
六是规模经营,探索推进园区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畜产品加工,把泽库牦牛、藏羊产业链留在县域,加快牦牛、藏羊产业加工标准化,规模化。立足牦牛和藏羊两大主导产业,按照“一核两翼,一轴一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18个重点项目为抓手,重点建设“一委、两园、六大功能区、29个基地”,提高主导产业生产能力,提升主导产业发展质量,强化“泽库牦牛”“泽库藏羊”品牌优势,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达24家,正常运营16家,扶持培育西北宏、叶堂、雅稞、瑞泽等一批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研发牛羊肉产品、乳制品等产品 23多种,正式投入生产,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形成了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链条。